之前就很想參加DMZ非軍事地帶活動

剛好這次來首爾就安排這一次KKDAY-DMZ非軍事地帶行程

DMZ非軍事地帶會有兩種行程(每家旅行社安排景點都不太一樣)

這次我參加有兩個行程可以選擇

1.臨津閣公園→都羅山展望台→第三隧道→統一村用餐→回程 07:00-14:00

2.臨津閣公園→都羅山展望台→第三隧道→統一村用餐→紅色吊橋→回程 0700-16:00

第三隧道需爬坡會浪費很多體力,紅色吊橋也需要

加上我首爾還有很多地方都沒去,所以我選擇行程1(不走紅色吊橋)

當天07:00在明洞9號出口集合

結果當天將近有10幾個外國人,沒多久中文導遊就來了

集合後我們包車載我們去弘大換遊覽車

??為什麼不直遊覽車來接就好了…….??

弘大換遊覽車

結果遊覽車外國人大概20人左右

我們這邊華人約13位(右邊),外國人勝!!

上車後中文導遊就開始介紹今天的行程

以及相關DMZ非軍事地帶注意事項

最後發掛牌,上面有旅行團名字和導遊的手機

※導遊說這個務必一定要戴在身上(連掛在包包也不行)

大概車程約30分就到臨津閣公園

臨津閣是1950年6月25日發生的韓戰與之後因民族對立而留下悲劇痕跡的韓國代表和平觀光景點

司機就叫我們先下車上廁所

之後就帶我們參觀臨津閣公園(和平世界公園 파주 임진각(평화누리공원)

今天帶我們是金紅朝導遊,紅導遊很認真的一直介紹這個地圖

導遊說我們已經到達北韓了(平壤鐵軌)

南北韓分裂前曾行駛至韓半島北側盡頭新義州的火車

被炸京義線火車

慰安婦雕像是為了紀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日本軍隊強迫為慰安婦女性設立的雕像

但老實說我覺得拍照可以,但坐在他們旁邊感覺不是很尊重

韓國慰安婦少女像旁的空座位,等的人是誰?

藝術家金運成(김운성)和金曙炅(김서경)夫婦共同製作「和平的(慰安婦)少女像」,創造者投入了不少象徵元素與隱喻於其中,這些符碼也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點,塑像採取陰沈暗色為底,憂鬱感飄散其中,目測主角少女幼稚的臉孔、身高與體態發展,約十五歲上下吧?這樣的表情不應該出現在稚嫩少女臉上,年紀輕輕,就得遭遇到這樣的悲劇。少女採取挺直坐姿,身著韓國傳統服裝問世,讓外人一看即有辨識性——這是位「朝鮮女性」!少女髮型刻意被設計成「短髮」(단발),眾所皆知的,韓文內有著歧異漢字,「단」韓文字除了可對應出「短」,也可對應出「斷」漢字,這樣的短髮樣式也被韓國當地人指出,象徵這些被拖去當慰安婦的少女們,「斷絕」了父母與家鄉,遠走他鄉,投身到慘不人道的「軍旅」生活。

第三,少女像左肩上佇足一隻與少女目光一樣,直視前方同是緊閉鳥嘴的小鳥。鳥的意向除了取鳥可自由飛翔,渴望身心自由外,更被外人投以象徵和平,以及作為死者(慰安婦)與生者溝通的靈界媒介物。

第四,少女像下半身為一雙未穿鞋光著腳的雙腿,這樣的光腳跟全身整齊的韓服顯得極為不對稱,人們投以「異樣的眼光」;腳掌並非完全貼近地面,此腳掌姿態表達出,儘管這些慰安婦在戰後結束,回到自己的祖國,但仍是受到許多「異樣眼神」對待,同時亦是自身對於過往軍旅生活的惡夢與其創傷,久久無法消散,透過稍離地面的腳掌,呈現出顫抖,無法腳踏實地生活的腳步動作。

(以上轉至韓國文化研究者文章-陳慶德)

許願牆-彩色許願條隨風飄揚,寫滿了韓國國民對南北統一的願望

自由之橋-象徵重獲自由的橋

旁邊有一家小商店(這裡沒買到沒關係,第三隧道還有一家商店)

放送塔-為祈願韓半島統一而建造的紀念設施

和平鐘

和平鐘對面還有案內所

望拜壇-每年春節與中秋節或想念家人時,遙望故鄉舉行祭祀用的追慕祭壇

望拜壇對面有一家咖啡廳,可以坐在那欣賞風景

但因為要趕行程根本沒時間可以喝咖啡

往咖啡廳後方有一家假的臨津車站賣北韓鈔票

北韓鈔票大概是8倍販售(鈔票禁止拍照)

北韓幣5000元賣韓幣4萬(有點貴,看看就好)

在這附近還有兒童遊樂設施

但只適合自己開車來參觀順便玩遊樂設施

下一篇 [首爾]DMZ非軍事地帶半日遊Ⅱ ∣都羅山展望台∣都羅瞭望臺 (도라전망대)

By Jun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